4.2
4.2.1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
(1)地层岩性
上覆土层:为全新统及更新统地层。其中,全新统主要(略)布于沿线冲沟、河谷等地势低洼地段,一般为冲、洪积成因的可~硬塑粉质黏土、粉土,稍密~密实砂、卵石、碎石等,土层厚度一般为1~(略)m3m。更新统为残坡积成因的粉质黏土、黏土等。
下伏基岩:沿线为泥盆系上统的碳酸盐岩类和碎屑岩类,其岩性主要为泥质灰岩、泥灰岩等可溶性岩。
(2)地质构造
通过综合(略)析遥(略)域地质资料,断层、褶皱如下:
断层:(略)域地质资料(略)析,结合调查,(略)未见出露痕迹规模较大的断层。
褶皱:(略)发育的褶皱主要为金竹山复向斜。(略)一般位于背斜核部附近,岩性一般为泥盆系。
沿线岩层走向(略)部(略)线小(略)度相交。其中,AK0+(略)~AK0+(略)段岩层(略)线走向小(略)度相交。
(略)构造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,构造形迹大多保存不完(略)。受断层、褶皱等构造影响,部(略)地段基岩破碎严重,岩层产状紊乱。(略)断裂一般为古老断裂,未发现断层新近活动的痕迹。(略)小型构造,如节理、裂隙等普遍发育。
4.2.2水文地质
(略)地下水类型包括岩溶水、基岩裂隙水、孔隙水三种。
(1)岩溶水
(略)岩溶较发育。岩溶水主要赋存于溶洞、溶蚀裂隙、溶沟、溶槽等(略)中。(略)大部(略)地段属地下水补给、(略);地势低洼处,以岩溶泉形式出露于地表。
(2)基岩裂隙水
主要(略)布于非可溶岩的节理裂隙中,基岩裂隙水水量一般较小。接受大气降水补给,以渗流形式向地势低洼处排泄。
(3)孔隙潜水
主要(略)布在溪沟、河流(略)。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砂土、卵石等中,水位埋深一般较浅,水量一般较大,多与河水向连通。接受大气降水补给,向地势低洼处以泉水或渗流形式排泄。麻溪河谷附近卵石层厚度较大的地段,孔隙潜水水量大。
根据沿线构筑物的调查及主线详勘所取实验样品(略)析结果,判断场地内地表水及地下水一般对砼无侵蚀性
4.2.3
(1)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
不良地质主要为岩溶和潜在不稳定边坡,主要特殊性岩土为软土及红黏土。
1)岩溶:调查发现的岩溶形态包括:溶沟、溶槽、溶洞及溶蚀裂隙等。钻孔揭示的溶沟最大高度9.5m。AK1+(略)(略)桥部(略)钻孔及BK0+(略)(略)桥所有钻孔均揭示到溶洞、溶沟。
2)软土:(略)软土主要(略)布于地下水丰富,水位高的冲沟中、地势低洼、地下水排泄相对不畅(略)部发育软土。发育软土(略)约4处,其软土厚度一般仅0.5~2.6m。
3)红黏土:系可溶性碳酸盐岩类经红土化作用,形成的棕红、褐黄色高液限粉(黏)土。红黏土具有如下特征:①具有特有的高液塑限、高含水量、高孔隙比、弱或中等膨胀、弱或中等收缩的特征;②具有明显的垂直(略)带性,其上带为表层强(略)地质特性与一般黏性土相似;中带具典型的红黏土特征;下带靠近基岩,受地下水影响明显,含水量高,是土洞产生的温床,也(略)堑边坡稳定的一个软弱层。部(略)冲沟中或山坡脚,红黏土经过搬运后,仍基本保留红黏土的基本特征的,液限大于(略)%的黏性土,为次生红黏土。(略)调查发现,红黏土开挖的边坡上,裂隙普遍发育,裂隙面一般光滑(略)部见擦痕;干裂收缩后多呈颗粒状,已(略)边坡上防护的棱形骨架或(略)部见开裂、变形,但未见房屋建筑物开裂的现象。(略)仅在AK0+(略)~AK0+(略)段发育红黏土。另外,与红粘土相邻的冲沟中一般发育次生红粘土。
4.3 地震
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.(略)s,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。
5 交通、电力、通讯及其他条件
5.1 (略)材料
块、片石、碎石:本项目地处湘中腹地,属丘陵地带,沿线出露灰岩、砂岩,中~厚层状,岩石致密坚硬,岩层裸露,储量大且质量好,运输方便,能保证建设的需要。
(略)面碎石(玄武岩)(略)句(略),(略)规划面积大,石质为玄武岩,(略)2个,年生产能力为(略)(略)吨。矿石质量上乘,经检测,压碎值、磨耗值、视密度、沥青粘附性、坚固性等指标均符合(略)沥青面层的要求;机械化采掘、加工、运输一体化,近两年,(略)在建项目上广泛使用,并反映良好;但运距较远,石料单价偏高。
(略)玄武岩,开采约4年,储量丰富,料场机械化程度较高,可(略)需求的各种规格碎石、石屑;运距短,单价不高,(略)别在潭邵高速和邵怀高速部(略)标段使用,虽实验合格,但未能在(略)上广泛使用,供参考。
砂、砂砾:(略)域内河流较多,能供应大量的砂和砂砾(略)建设需要。
水泥:(略)内水泥工业发达,大型水泥(略)等。各种标号水泥质量可靠,数量完(略)需要。
外购材料:钢材((略)域(略)最大的钢铁企业华菱涟钢生产各种优质钢材)(略)材料(略)内采购或直接向有关厂家订货。(略)域内木材资源丰富,质量及数量(略)要求。
水、电:沿线水、电资源丰富(略)需要。
(略)材料及水电设施等,投标人应自行组织核实。
6
金竹山互通采用单喇叭形式,共设5(略)(全长2.(略)
km)。加宽原娄新高速主线麻溪大桥和罗园(略)离式桥,新建
AK1+(略)麻溪大桥(略)m/1座和
DK0+(略)(略)桥(略)m/1座。沿线设完善的安全设施、服务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。其中包括收费站1处。
7
娄新(略)金竹山(略)施工共划(略)为1 (略)内容(略)、(略)面底基(略)、交通(略)等。
7.1 桥梁
见附表2《 (略)娄底至新化(略)金竹山(略)大桥、中桥一览表》
7.2 各标段划(略)数量
见附表1《(略)娄底至新化(略)金竹山(略)施工招标第(略)(略)数量一览表》
8 计划工期
本项(略)娄底至新化(略)金竹山(略)计划工期:(略)个月;
暂定:(略)年(略)月(略)日开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