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进一步拓宽高校毕业生(略),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,根据《(略)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措施》(大政办发〔(略)〕(略)号)有关规定,现将(略)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岗位计划招募有关事项公告如下:
一、招募人数和对象
(一)招募人数
(略)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岗位计划(以下简称“基层服务岗位计划”)面向社会公开招募(略)名高校毕业(略)((略))所属部门、直属单位及(略))、(略)((略))从事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工作。(略)招募人数详见《(略)公开招募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岗位计划人员需求表》(附件)。
(二)招募对象
毕业(略)年内(毕业时间在(略)年(略)月(略)日至(略)年(略)月(略)日之间)的普通高校全日制专科及以上毕业生。
优先安置符合困难条件的高校毕业生,包括:低保家庭、(略)就业家庭、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家庭、特困人员、残疾、烈士子女、孤儿(含事实无人抚养儿童)及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高校毕业生。
已列入基层服务岗位计划的在岗人员,不在本次招募范围。
二、招募基本条件
1.政治素质好,热爱祖国,拥护党(略)线和方针政策;
2.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,爱岗敬业,具有良好(略)德;
3.具备适应招募岗位需要的身体条件、文化程度和专业知识等;
4.自愿到基层服务,品行端正,乐于吃苦,甘于奉献。
三、服务期限和待遇保障
(一)服务期限
基层服务岗位计划服务期限为(略)年,服务期满后自主择业,服务期限视同工作年限。
(二)待遇保障
参照(略)工作者待遇标准享受基本补贴、采暖费补贴、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。
四、招募程序(略)上(略)与资格初审
1.(略)时间:(略)年(略)月(略)日9:(略)至(略)月(略)日(略):(略)。
2(略)址:http://(略).(略).(略).(略):(略)。
3.(略)流程:
(1(略)上(略),填写(略)信息。(略)上(略),设置(略)名和密码,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信息,检查无误后提交(略)信息确认。其中,姓名、证件号码和个人照片(略)后无法修改,其他信息在(略)信息确认前可自行修改,确认后不可更改;
(2(略)上查询资格初审结果,打印(略)表。报考人员提交(略)信息确认后,可于(略)月(略)日(略):(略)前查询资格初审结果并打印《(略)登记表》。未通过资格初审的,可于(略)月(略)日(略):(略)前更改、补充(略)信息,再次提交(略)信息确认,逾期不予受理。
4.(略)提醒:
(1)每名报考人员限报(略);
(2)(略)实行诚信承诺制,报考人员提交的(略)信息应真实、有效,如发现提交虚假(略)信息,取消报考资格;
(3)报考人员须在资格初审通过后及时打印《(略)登记表》,(略)月(略)日(略):(略)关闭后,将无法打印;
(4)报考人员(略)照片(略)中提供的“照片处理工具”,按照工具使用说明对本人电子照片进行处理、保存。(略)的电子照片须是清晰并经处理后的近期正面免冠证件照。
(二)(略)资格复审
报考人员须持打印的《(略)登记表》到各(略)参加(略)资格复审,资格复审的同时将对符合条件的报考人员进行信用筛查,有失信被执行人记录的报考人员不得进入考核或考试环节。(略)资格复审相关事宜将另行通知,届时请关(略)人力(略)址https:(略).cn/)。资格审查贯穿于招募工作全过程,凡发现报考人员与招募条件不符或弄虚作假的,随时取消其相应环节资格。
(三)考核与考试
通过资格复审人数与岗位需求人数比例(以下统称“考录比”)未达到2:1(略),(略)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(以下简称“人社部门”)结合实际,自行采取综合考核或考试方式选拔招募人员;考录比超过(含)2:1(略),(略)人社部门结合实际,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选拔招募人员。相关事宜另行通知,届时请关(略)人力(略)。
(四)体检与考察
经考核或考试确定的拟招募(略)人社部门统一安排体检(费用自理)。具体事宜另行通知,届时请关(略)人力(略)。对体检合格人员,由所(略)人社部门组织考察。因体检、考察不合格或自动放弃出现人员空缺的,从报考(略)人员中按考核或考试成绩从高到低依次进行递补。
(五)公示与签订协议
经体检和考察合格的人员,通(略)人力(略)公示7天。经公示无异议的人员,(略)人社部门按规定履行相关手续,签订服务协议。
五、其他事项
报考人员应确保填报的通讯方式正确无误、通讯工具畅通;报考咨询电话:(略)。
附件:(略)公开招募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岗位计划人员需求表
(略)人力资源和(略)
(略)年(略)月(略)日
附件:(略)公开招募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岗位计划人员需求表.xlsx